当前位置:

所谓的“传承”:老鹰与尼克斯之战背后的尴尬对比

118

  NBA杯1/4决赛里,老鹰108 - 100赢了尼克斯,这看似普通的一场比赛结果,背后却藏着些让人觉得讽刺的事儿。

所谓的“传承”:老鹰与尼克斯之战背后的尴尬对比

  戴森 - 丹尼尔斯这场比赛10投4中,三分1中1,拿了9分7板3助2帽。这数据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之处,平平无奇。但有人就开始拿他和迈克尔 - 乔丹作比较了。说什么在赛季前24场比赛里,戴森 - 丹尼尔斯有73抢断和22盖帽,上一个做到这点的是1988 - 89赛季的乔丹。这就像是硬要把一个小喽啰和大神拉到同一个舞台上。戴森 - 丹尼尔斯这种表现,在现在这个球员水平参差不齐的联盟里,可能还算不错,可跟乔丹比,那简直是萤火与皓月争辉。

所谓的“传承”:老鹰与尼克斯之战背后的尴尬对比

  这NBA啊,就喜欢搞这种噱头。一个球员有点小成绩,就赶紧找个历史巨星来给他“贴金”。好像这样就能证明现在的球员有多了不起似的。可实际上呢,这就像拿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和博尔特比速度,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事儿。戴森 - 丹尼尔斯可能还在沾沾自喜,觉得自己能和乔丹相提并论了,可明眼人都知道,这不过是联盟为了制造话题的手段。

  再看看这场比赛,老鹰和尼克斯就这么打打杀杀,可能两队的球员自己都没觉得这比赛有什么特殊意义,除了要赢下比赛。可那些媒体啊,就开始挖掘这些莫名其妙的数据对比。就好像没有这些所谓的“传奇对比”,这比赛就没有价值了一样。这不是在看比赛,这是在强行拼凑故事,把那些原本就不在一个层次的东西硬塞到一起,就为了吸引那些不明真相的球迷的眼球。

  在这个商业化过度的NBA世界里,真正的篮球精神似乎已经被这些噱头淹没了。球员们不再单纯地追求在球场上的胜利、团队的配合、自身技术的提高,而是被卷入了这种无意义的比较漩涡中。一场本来应该关注球队战术、球员临场发挥的比赛,变成了一场数据对比的闹剧,真是可笑至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