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士顿的晚风裹挟着刺骨寒意,塔图姆重重扯下护腕摔向替补席,金属扣撞击地板的脆响惊醒了死寂的更衣室走廊。终场哨响前2.7秒的改判如同利刃,将凯尔特人到手的三连胜生生剜去。Opta数据显示,这是绿衫军本赛季首次末节领先8分以上被逆转,魔术后卫群疯狗般的全场紧逼让他们付出了17次失误的惨痛代价。
"我们不是来听道歉的!"塔图姆面对记者追问时脖颈青筋暴起,染着汗渍的白色战袍随着急促呼吸剧烈起伏。这位全场22次出手砍下36分的斗士,在最后三分钟包办了全队所有运动战得分。当镜头捕捉到他擦拭球衣队徽时颤抖的指尖,解说席上的雷吉·米勒突然沉默——这个曾缔造"米勒时刻"的传奇太清楚,这种不甘的震颤往往比泪水更锥心。
马祖拉在赛后发布会上反复摩挲战术板边缘:"年轻球队总要经历这种时刻。"但ESPN战术分析师佩尔顿指出,绿军关键时刻的进攻选择暴露致命软肋——塔图姆承担了全队42%的终结权重,而魔术则有五人得分上双。当班凯罗最后时刻带球冲过半场时,凯尔特人引以为傲的换防体系竟出现0.8秒的沟通真空,这个数字恰好是改判前后分差的两倍。
波士顿当地电台的直播热线已被愤怒的声浪淹没,资深跟队记者沃尔什却在专栏里写下冷静观察:"塔图姆的12次罚球全中与魔术替补席32%的命中率形成讽刺性对比,但篮球终究不是数学公式。"此刻北岸花园穹顶的17面冠军旗仍在夜风中招展,只是不知道这片见证过无数传奇的橡木地板,是否还残存着绝杀未果时塔图姆鞋底摩擦的焦灼印记?
(笔者注:当胜负系于裁判指尖的毫厘之间,或许真正的强者该像伯德当年那样,用提前退场宣告"下一个回合见"的傲慢。这支青年近卫军要学的,恐怕不止是技术统计表上的冰冷数字。)